欢迎访问唐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门户网站
华侨华人移民美国往事

华侨华人移民美国始于19世纪40年代,但为数很少。1840年至1860年赴美的华侨华人大多为男性。19世纪50年代开始,华侨华人移民随即大量增加。同时由于太平天国运动,中国南方动荡不安,华侨华人一般来自广东。 基于加州淘金潮,当时美国西部急需劳动力,1868年,美国和大清签订《中美通商条约》,其中第五条款规定华侨华人愿常住美国或入籍,皆须听其自由不得禁阻。此条约为美国来华招揽大量华工开启方便之门。1877年,美国加州经济转入低迷,美国出现第一次排华浪潮。1880年,美国与清廷签订《北京条约》,其中第一条款规定限制华侨华人到美的人数和年限。1882年,美国通过《排华法案》禁止中国移民。第二波华侨华人移民潮是在1952年至1965年,美国移民法解禁之后,从台湾到美国求学的华侨华人群体。20世纪70年代,台湾经济渐趋发达,此类移民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减少。1977年,中国大陆开始鼓励学生赴美留学,此类移民在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。另外,一些现代移民来自福建,赴美国寻找蓝领工作,以纽约为中心,集中在东北地区。近年来,以留学生移民、投资移民为主。  

1785年,一艘从事中美贸易的美国商船“帕拉斯”(Pallas)号从广州起碇,航抵美国的巴尔的摩(Baltimore)。海员中有3个名叫阿成、阿全与阿官的华侨华人,那是华侨华人抵达美国国土的最早纪录。嗣后,偶尔有华侨华人海员在北美东岸与西岸作短暂的逗留。此外到美国去的其他华侨华人还有学生、商人、佣人与马戏班演员等等。不过至十九世纪中叶,住在美国大陆的华侨华人,不超过50人。  1848年加利福尼亚洲发现了金矿,吸引了全球各地人士涌往加州去淘金,其中包括了华侨华人。这使加州华侨华人人口激增,1840年代末,加州华侨华人人口只有区区50人左右;到了1852年,增至2万5千多人。约30年后(1880年),美国大陆的华侨华人竟超过10万人。他们多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粤籍村民,主要来自三角州西岸的四邑,尤其是四邑中的新宁(今台山)县。许多移民是契约劳工。  早期华侨华人移民多把眷属留在故乡,在海外过着独身的生活。他们定期汇款回乡,以维持家人的生活;及每隔三几年便回乡探亲。一旦有了若干的积蓄,他们便告老还乡,安享晚年。但许多人编织的美梦,到头来都告幻恶意。在少数的妇女中,有些是商人与专业人士的妻室;有些是家庭佣人;但有很大部分是青楼妓女。这期间,多半华侨华人社团组织是建基于中国的传统模式,不过也有少数组织是受基督教士的影响,接受了西方的模式。  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的留美中国学生  作为促进“自强运动”的一环,晚清政府批准派遣学生出洋留学。在留美毕业生容闳(1828-1912年)的荐引下,清廷成立了幼童出洋肆业局,选派学生出洋就读。  1872至1875年间,有120名年龄介于12至16岁的学生前往美国留学。他们先进入新英伦(New England)的康尼的克谷(Connecticut Valley)中学就读,预期在美国逗留15年。  但这批留学生太过洋化,引起清廷保守官员的不满,深恐学生们终将扬弃中国传统价值观,于是在1881年把留学生召回中国。美国政府拒绝接受中国留学生进入安纳波里斯(Annapolis)与西点的海军与军事学院,激怒了中国官员;而美国通过的排华法令更是火上加油,使中国人更感愤慨。  只有两名学生从学院毕业出来。一个是詹天佑,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个铁路工程师。嗣后有些留学生进入外交界服务;有些投入海军、采矿与铁路行政部门做事。其中一人是唐绍仪,他历任清政府多项官职。当1912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,唐绍仪任国务总理。  然而美国官员与教育家希望能赓续中国学生留美计划,以便留学生回国后,能协助加强美国对中国的影响。1908年,美国政府决定拨出部分庚子赔款,作为资助留美中国学生的经费。庚子赔款是源于1900年八国联军击败中国后订立的《辛丑条约》,当时清廷被挞赔款认罪。  1908年以前,留美的中国学生很少。如1903年有50人,1905年有150人。有些美国大专学府提供奖学金给中国学生来美深造。如1907年,有10名男性留学生到耶鲁与哈佛大学就读。而宋氏三姐妹也在卫斯理(Wellesley)女子学院留学。庚子赔款有助于更多留学生赴美深造。  1909、1910与1911年,清廷通过考试,选录学生到美留学。1910年,胡适(1891-1962年)成功获得奖学金,赴美就读,前后历时7年。他先在康奈尔(Cornell)大学选读农科,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。当五四运动爆发时,他极力主张白话文运动。1938至1942年间,胡适被委任为中国驻美大使。中共接收中国大陆后,胡氏常年旅居纽约。  北京的清华学堂,情况较为特殊,那里有美国学者教学,采用美国式的课程。1911年,清华学堂在北京开学,为获取奖学金的中国学生准备赴美留学。1912年,首批16名毕业生被派往美国。到1929年,清华学堂重组,发展为自主大学,结束了派送华业生赴美的计划。那时大约已有1,268名清华毕业生赴美深造。  至于留美的中国学生,1911年有650人,至1923年增至2,600人。由于以往所有清华留美学生都是男性,所以大学当局后来拨出部分奖学金,给清华女毕业生到美国深造。1914至1929年间,共有53名清华女生获得奖学金赴美就读。1923年,留美的中国女生共有640人。  1909至1929年间,清华留美学生多半选读工程、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与商科,其他学生的选科也有类似的倾向。1945年前,大部分留美的中国学生来自广东、江苏与浙江。这些学生主要是商人、专业人士与官员的子弟。  华侨华人被禁入境(1882-1943年)  排华法令的实施,使华侨华人的入境人数大大减少。  自十九、二十世纪交替间至1930年代,有些华侨华人在色巴斯多波(Sebastopol)与华申维利(Watsonville)等地购买成批苹果进行加工。在斯德顿(Stockon),华侨华人农民大量生产马铃薯。其他华侨华人农夫则生产水果蔬菜供应市场。在三藩市半岛,华侨华人栽植花卉,尤擅长种植翠菊与菊花。不过在美国大陆,由于华侨华人劳动力的衰退,在加州农业生产上,不再扮演重要角色。同样地,夏威夷的其他亚洲移民也取代了华侨华人,成为蔗园劳工及农民。  1965年后平等的移民政策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世纪里,美国华侨华人增加了10倍有余。1965年国会废弃了种族歧视的移民政策,并通过新移民法令。新法令实施后,加速了华侨华人增长率。新法令给予各国申请人(包括中国人)同等待遇,限制每个国家每年2万名移民入境。1982年,国会通过分配2万个名额给台湾;1987年,香港获得5千个移民分配额。  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,在战后首30年间,先是涓涓细流,人数不多。但到了1970年代末,由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国放宽出国政策,移民人数激增。随着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加强,从中国去美国的学生与访问学者越来越多。1990年代初,人数超过4万人。在1992年诸国留学生中,中国大陆留学生 的人数名列榜首。至1993年6月30日申请期届满时,申请人超过5万人。此外中美商业与文化联系的扩大,使驻美的中国代理商与公司更多代表与职员留在美国。

版权所有: 唐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

冀ICP备2022002457号-1